怎么笼络住赵大嗓的心呢?按当下的规矩,得给他送礼。说起送礼,叶豆先前倒是给赵大嗓送过两回。
第一回是叶豆刚到乡正府上班时,那时赵大嗓是乡长,叶豆和他爹扛着一袋自家地里新收的花生,给赵大嗓家送去,赵大嗓高兴地收下花生,留着他们吃了顿中饭,临走时,拿出两瓶酒让叶豆爹拎上。后来一打听酒的价钱,比那袋花生贵多了。那两瓶酒叶豆爹至今还放在家里,没舍得喝。
第二回是叶豆调到局里上班的头一个月,叶豆花了一个月工资,给赵大嗓买了两条好烟,这回赵大嗓很生气,把叶豆一顿好骂:“好你个王八犊子,好东西不知道学,尽学些旁门左道,我今天给你个面子,收下你的烟,以后要是再跟我来这一套,我让你滚回乡下去!”没几天,赵大嗓回到村子,把自己那辆八成新的自行车送给了叶豆爹。
但这么多年过去,现在社会上讲究“潜规则”,没对策肯定是不行的,但叶豆和赵大嗓关系到了这个份上,送烟酒,太小气;送电器,太张扬;送首饰,太俗气;送现金,太赤裸。叶豆媳妇说,必须送得巧妙,赵大嗓才能欣然接受,要是被拒绝,那就弄巧成拙了。他们谋划了大半宿,就是想不出应该给赵大嗓送什么。
心领神会
说来也巧,叶豆两口子没想好送啥礼物,赵大嗓却找叶豆要礼来了。这天,叶豆经过局长办公室门口,被赵大嗓叫了进去,说:“叶豆呀,我岁数大了,吃不惯城里的米,总惦念着老家那没打过农药的稻米,你爹妈不是还在老家种着几亩稻子吗?你回去一趟,把你爹妈吃不完的稻米弄点来,送我尝尝。”叶豆一听,心里暗暗叫苦:爹妈近几年身体一直不好,爹几年前摔断了腿,至今走路还一瘸一拐的,虽说种着一亩多稻田,但打下的粮食还不够老两口自己吃,哪来的富余?自己进城这几年,又是买房,又是供孩子上学,经济压力很大,没有顾得上乡下的爹妈。
晚上回家,叶豆把赵大嗓要吃乡下稻米的事跟小兰一说,小兰顿时面露喜色,说:“看来你当科长的事有戏了,他不是真的想吃乡下稻米,是在向你透露一个信息,主动找你要东西,说明事情八九不离十了,这是人场上的‘潜规则’,懂不?明天,你到乡下去买两百斤最好的稻米给他送去,他哪知道是不是你爹种的!”
说做就做,叶豆马上到乡下买了两百斤大米,送到赵大嗓家,他觉得自己和赵大嗓的关系又近了一步。
过了些日子,赵大嗓又把叶豆叫到办公室:“叶豆呀,天凉了,现在商场卖的棉被根本比不上乡下自产的棉被,你爹不是种了棉花吗?你给我弄点棉花,在乡下找个弹花匠,给我弹两床棉被送过来。”
这回叶豆心领神会,马上到乡下买了上好的棉花,找了最有名的弹花匠,弹了四床棉被给赵大嗓送去。
接着,叶豆又到乡下买了菜籽油、小米、芝麻、绿豆,一次次给赵大嗓送去,赵大嗓一听是叶豆自家地里产的,都乐呵呵地收下。
老科长离任的时间越来越近了,科里同事对叶豆的称呼悄悄地发生了变化,由“叶副”变成了“叶科”,叶豆听着舒服极了。
这天晚上,媳妇小兰说:“老公,你马上要当科长了,将来到咱家里的客人层次上升了,客厅得重新装修一下,这笨重的电视机和人造革沙发都过时了,得换成液晶电视和布艺沙发。”叶豆觉得媳妇说的很有道理,当即拍板同意。
电视和沙发搬回来时,正好遇到赵大嗓,问:“新的买回来了,旧的咋处理?”叶豆说:“准备扔了,家里没地方放。”赵大嗓说:“那就给我吧!我乡下有个亲戚很困难,用得着。”
赵大嗓把旧电视机和旧沙发用车拉走,一分钱没给,但媳妇小兰却异常兴奋,亲热地挽着叶豆的胳膊,柔声叫道:“老公—叶科长—”
目瞪口呆
转眼间,老科长的任期到了,新科长人选也揭晓了,令几乎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,新科长并不是叶豆。
叶豆蔫了,懵了,他百思不得其解:赵大嗓既然没打算提拔自己当科长,为啥一次次收自己的东西?想来想去,原因只有一个:自己送的礼太轻。稻米、棉被、菜籽油、小米、芝麻、绿豆、旧电视、旧沙发,总共加起来值几个钱?听人说,现如今给领导送礼,没个万儿八千的根本拿不出手,自己净拿不值钱的东西去敷衍,结果让其他下手重的人占了先,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