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第一眼看到这个命题,肯定会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,毕竟大部分坦克在作战的时候,不可能随时随地更换炮管。如果炮管的寿命只有几秒钟,那么坦克又怎么能够在作战的时候持续发射炮弹的呢?实际上题主说的坦克炮管的使用寿命,指的是坦克炮弹从进入炮管到离开炮管的时间,乘以坦克发射的炮弹数量得出来的数据。现代坦克炮的出膛速度普遍超过每秒钟1000米,一些新型坦克的出膛速度甚至超过每秒钟1500米,按照加速度的公式计算,一枚坦克炮弹在炮管里面的时间不会超过0.01秒。
而一个正常的坦克炮管,大约能够发射500-1000枚炮弹,这样计算下来炮管的使用寿命也就只有几秒钟了。一般来说坦克在作战的时候只能携带40枚—50枚炮弹,坦克炮管能够发射500枚炮弹,已经足够坦克进行十多次作战了。毕竟现代战争都是精准化的战争,坦克想要打完全部的炮弹并不容易,即使是二战时期的坦克,耶很难能够在战斗中打完最后一发炮弹。
坦克炮管的使用寿命比较短,主要有两个原因。第一个原因是坦克炮弹在发射的时候,需要采用高爆发射药进行推进,高爆发射药的推进能力比较强,但是却容易损伤到炮管,造成炮管受到一定的冲击力。长此以往,炮管就会发生小幅度的变形,甚至会出现一定程序的裂痕,为了避免炸膛的情况出现,当炮管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,就不得不更换炮管。
同时炮管发射的炮弹,会在炮管内进行加速,在火炮出膛的一刹那,炮弹的速度已经超过音速数倍。如此高的速度肯定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和冲击力,同样也会对炮管本身产生一定的损毁,因此当炮管使用到一定寿命后,就必须要进行更换。实际上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提升炮管的质量,提升炮管的使用寿命,毕竟炮管本身价值不菲,如果经常更换炮管,肯定会增加坦克的使用和维护成本。
坦克作为陆战之王,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还非常巨大。坦克的三大指标,即火力、机动和防护是衡量一款坦克性能的主要标尺。对于目前的坦克炮来说,几秒钟的使用寿命通常是经过计算得出的一个参考值。它的计算方法是炮管长度除以炮弹在炮管里的平均速度,在乘以可发射炮弹的数量。举例来说的话,对于125毫米的坦克炮,假设其可发射500发炮弹,炮管长6米,炮弹在炮管中的平均速度为900米/秒,所以其使用寿命就是(6/900)x500≈4秒。从计算方法可以看出,使用寿命是指坦克炮达到发射炮弹的上限所需的时间。即坦克炮一直在不停的射击,直到达到发射炮弹上限数所需的时间。
(坦克炮在实际使用中绝大多数都是一发一发的射击)
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,坦克不可能一刻不停地向外发射炮弹,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发一发的射击,因此炮管的实际使用时间肯定要比使用寿命长得多。同时,由于坦克炮管的寿命主要与炮管的加工工艺和使用环境有关。由于坦克炮的膛压较高,每次发射炮弹后,炮弹与炮管的摩擦和火药的侵蚀,都会对炮管表面造成磨损和烧蚀。当发射一定数量的炮弹后,炮管表面的磨损和烧蚀达到一定程度,炮弹的精度和射程就会大幅度下降,此时就达到了炮管发射炮弹的数量上限,需要对炮管进行更换。
(坦克炮管达到使用寿命后就需要更换)
现代主流坦克多采用高硬度密度镀铬金属炮管,以增加炮管的强度,并采用特制的炮弹火药,降低火药对炮管的侵蚀,由此使得坦克炮管的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。不过,不同国家的作战方式和作战环境不同,坦克炮管的使用寿命也存在着差异。像欧美坦克比较注重综合性能,其炮管寿命要长一些,而俄系坦克讲求简单可靠,易于大量生产和补充,炮管寿命要相对短一些。但各国对于坦克炮管的使用寿命要求并不是特别高。一方面坦克不可能不停地开火射击,实际使用时间大多可以满足需要。另一方面,坦克炮管的寿命越高,造价和维护保养的成本也就越高,对于需要大量装备的坦克来说,成本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