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,男孩如此高调的行为想不被老师关注都不可能。很快,班主任来找男孩谈话了,由浅到深,可男孩却不以为意,仍是我行我素。老师无奈,知道男孩就是这样的脾性。继而,换取对象,老师找来女孩,同样的道理水旜,女孩不像男孩那般无赖,一时梨花带雨。男孩说服人的能力挺强的,尤其是对女孩。女孩不再啜泣,男孩却有些恼怒,感觉老师这样做有些下作,有什么事可以找他,但为什么要和女孩说呢?
最后的时间并没有因为谁的恳求而变慢,一同以往,不缓不慢地向前挪移着,像一滴又一滴的水打在坚硬的石头上,尽管在心里面千百次的欺骗自己,石头是不可能会被水滴打穿的,但最后的事实却都是早已确定的,石头会被打穿,时间也会过完,就那么一秒一秒地走了成百上千万次。
一学期末,考完回家。男孩和女孩都回到了自己的家,相邻不远,却没有相见。除夕守夜春节欢,元宵花灯恍如烟。寒假匆匆而过,再次回到学校,距离中考只剩短短的几个月,而这并没有让男孩与上学期有多大的改变,依旧会在校园里拉着女孩的手散步。所谓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,班主任看在眼里,急在心中,不想男孩和女孩就这样因为早时分泌的荷尔蒙而耽误学业。班主任分别叫来男孩和女孩的家长进行谈话,告知他们的状况,男孩有听到心里,可那又怎么样呢?女孩不行啊,又哭了,这次眼睛红的像小兔子那般。男孩不想就这么结束了,他感觉自己应该有所担当,自以为的担当,说服女孩,男孩又成功了,尽管几乎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劝说过男孩。
在古代,对穷凶极恶的犯人行刑,大多放在午时三刻。其实,这个过程中,最痛苦的不是刀起头落的一瞬间,而是午时三刻前煎熬的等待,有时甚至可以使一个人的心神湮灭。
六月二十五、二十六号,中招考试终于来了。男孩和女孩的关系就像在天空中飞翔的风筝,虽时有风来,几遇跌落危机,却始终没有栽倒在地上。此时无风,非常平静,风筝稳稳地在空中摇曳。
考试一共有七门,分为两天。每次考试前,男孩都会送女孩到考场后再赶回自己的考场。中午,找家餐馆吃过饭后,在校园外的长凳上相依而憩。天气燥热,不一会儿就会一头大汗,男孩就用接过的传单在女孩头上扇动,扇去汗水,扇走燥热。看着女孩熟睡的模样,男孩很开心,想起有次在班里女孩抱着男孩的外套睡觉,醒来,袖口处已满是口水,女孩傻笑。那件外套上的口水还在,只是有好几年不曾穿在身上了,估计以后都不会了。
结果似乎早已注定,两个孩子都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。那一年中,男孩母亲的身体频频不适,几次晕倒。男孩知道,这是长年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所致,日积月累,久而成疾。一番思想斗争后,所幸就趁此机会回去吧,离开这座城市,父母也就不用如此辛苦了。最后两个月,男孩和女孩出来玩了三次或是四次吧。男孩喜欢和女孩在新华书店看书,坐在地上,拿起一本书随意翻着,很是平静。最后一次出来,男孩要回去了,心中有很多的话想要对女孩说,可在约定地点一直等待也不见女孩的身影。男孩烦怒,认为女孩不珍惜他们两个的情谊。女孩来了,男孩的千言万语化作沉默应付。无奈而无语,在坐公交车回去的途中,女孩突然下车了。男孩惊慌,在下一站下车去追女孩。很会选地方,在包公湖畔,环绕的柳树形成了大片的绿荫。两个孩子安静的看着湖面,度过最后的时光......
“呵呵。”青年突然傻笑起来。
对面的女孩诧异,问青年原故。
“你知道吗?我那时候要是知道你没打算跳包公湖,我就不下来了,直接回家。哈哈!”青年咧嘴一笑。
“嗯?原来在想那件事啊,都过去几年了。”女孩淡淡地说道,“我还没傻到要因情自杀呢。”
“嘿嘿,关心则乱啊。”青年满不在乎,“看来你这几年成长了不少,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再哭过。”
“哭过,也是过去了。”女孩将勺子里的汤送进口中。
“时间真的可以让人成长啊!”青年也喝下一口汤,有些感慨,“人这一生都在不停地向前走,沿途有太多美丽的风景,在风景中相遇同行的人,可同行的人多是走了一波又来一波,始终走在一起的没有几个。”
“对,岔路口太多,早已分道扬镳”女孩用纸巾搽去嘴角溢出的汤,“不要回头,一直向前吧,前面还会有美丽的风景和赏风景的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