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环球资讯

美国三里岛核电站

其实,第三代反应堆更像是个商业概念,主要是在二代反应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。从技术上讲,是将二代堆的“超设计基准事故”纳入了安全设计基准事故范围。换言之,第二代反应堆和第三代反应堆设计基于同样的原理,虽然在技术上没有实现飞跃,但也完善了安全性能。因此,现在的核电学术界逐渐用“严重事故”代替“超设计基准事故”,严重事故缓解措施也成了三代堆的最重要特征。

第三代核反应堆做了哪些改进

非能动安全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,以经济、简单、可靠见长,应用于第三代核电站,以成为第三代核电反应堆的突出特点之一。

国际非能动核安全,一般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:

一是处理事故时不需要进行液(气)体移动或交换;

二是处理事故时不需要机械部件移动;

三是处理事故时不需要外部控制指令;

四是处理事故时不需要外部电源。

实际上核反应堆从燃料棒保护壳,波动管,蓄压箱,紧急停止装置等数个方面会尽可能按照以上指标进行多重保障。由于以往核电站事故的前车之鉴,核大国竞相研发更为安全的三,四代反应堆的安全因素,从而催生出了更高安全性的反应堆。

就具体技术路线而言,各国都有各自的改进做法,最典型的是法国阿海珐EPR的专设安全设施加法路线和美国西屋公司AP1000的非能动安全设施减法路线。以西屋的AP1000为例,其被动安全措施采用了以下几项:

一是在紧急停止时,通过自重力和反应气压,使得冷却液自动到位;

您可能还喜欢的
最新信息
返回顶部